“為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任務,我們必須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將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的重大方針落實到我國經濟結構的方方面面。”在近日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顧秀蓮表示,目前我國能源經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產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避免盲目擴大再生產,防止產業結構粗放型增長方式的回歸。
由科博會組委會辦公室、中國節能協會、世界石油理事會中國國家委員會等共同舉辦的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的主題為“推進節能減排,提高能源效率,助力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來自、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等部委的領導以及大唐集團等企業的負責人,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當前國家能源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存在的焦點問題、出現的新趨向和新動態、新政策,就在當前形勢下,如何推進節能減排,助力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行了深入探討。
節能減排取得新突破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在論壇上表示:“近年來,我國以較低的能源消費支撐了較快的經濟發展,未來的能源消費增速將趨緩,但總量還將持續增加,加快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從成績來講,我國節能水平在穩步提升,我國以比較低的能源消費支撐了經濟較快的發展。”吳吟表示,節能減排在電力行業中比較突出,從節能方面來說主要是“上大壓小”,使30萬千瓦機組占火電裝機容量比重達到70%以上;從減排方面來說主要是脫硫機組使用量逐年提高,其占煤電裝機比重提高到86%左右,同時單位二氧化硫排放減少了50%,燃煤電廠平均除塵效率也提高到99%以上。
“此外,煤炭行業成績也比較顯著,關閉淘汰了眾多中小煤礦,煤炭生產的集約化水平明顯提高。”吳吟表示。
除了傳統能源加快推進節能減排,新能源的比重也開始逐年增加。吳吟介紹,去年我國水電裝機總量已突破2.3億千瓦,裝機規模世界第一;核電也在穩步建設,目前裝機容量2924萬千瓦,占全世界40%以上;去年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已達300千瓦,比上一年增長3倍以上;生物質發電裝機總量達450萬千瓦,其中秸稈發電200萬千瓦。
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節能處處長陸新明表示,自“十一五”國家將節能減排作為約束性指標以來,近幾年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財政、稅收、金融等經濟政策,有力地促進了“十一五”節能目標的實現,也為“十二五”節能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幾年出臺的經濟政策歸納起來主要集中在節能項目、節能產品、節能技術、重點用能單位和節能服務公司上”。
成績背后的問題
雖然我國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績,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能源的需求在不斷提高,而受環境容量制約、全球性能源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節能減排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同時,在節能減排方面我國與世界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為每萬元4.038噸標準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2倍。
“我國能源效率總體仍然偏低,我國的GDP占全世界的9%左右,但是能源消費卻占到19%,主要產品的能耗與先進水平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傮w來講,我國能源生產和轉化過程用能占到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的11%,資源回采率和轉化效率比較低;能源結構亟待優化,能源政策機制尚未完善。”吳吟表示,這些問題制約了我國節能減排的進一步發展。
在與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平行舉行的中國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建設成果大會上,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許文發也表示,目前我國的能源結構不合理,煤炭仍占70%以上,不僅利用率低,而且造成極大的環境污染,這種情況必須改變。他介紹說,世界各國的能源結構一般是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新能源各占1/4,并且出現越來越向天然氣和新能源傾斜的趨勢。
徐文發表示,目前世界天然氣探明儲量正逐年提高,發達國家欲改變向中東購買石油的狀態,希望擴大與天然氣儲量較大國家的合作。我國探明的天然氣儲存量世界第一,目前多個發達國家已與我國達成天然氣相關方面的合作。他認為,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未來對能源的需求將更加強烈,在對外合作方面仍要以供應國內能源需求為主,同時應加大對天然氣開發的扶持力度,不斷改變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形式。
科技決定能源未來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節能環保目標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別減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別減少10%。從目前來看,實現上述目標仍需加大節能減排力度,不斷提高能效水平。
對此,吳吟表示,下一步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推動能源設計和利用方式變革。同時要推進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大力發展冷熱電三聯供機制,推動分布式能源發展,推動煤炭生產和利用方式的變革,實現煤炭地下氣化工業化。
“能源科技創新是節能減排、提高能效、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的關鍵因素,科技決定能源的未來,科技創造未來的能源。從長遠看,未來最終能否解決能源問題,并不取決于對能源資源的擁有,而是取決于對能源科技的擁有,取決于能源科技革命的突破性進展。”吳吟表示。
北京中科宇杰節電設備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羅毅峰認為,科技是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是提高綜合國力的主要驅動力,企業作為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的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發揮著日益顯著的作用。“北京中科宇杰已經在諸多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包括工業節電、商業節電、市政工程節電等。今后我們將致力于節能環保產業,以整體節電解決方案為核心,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標,將企業節能、環保壓力轉化為企業競爭力,面向鋼鐵、水泥、建筑、化工、電力等領域全面拓展業務。”羅毅峰表示。